小學生階段:求知若渴
當意識到市場的風險和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後,幼稚園畢業了,進入了小學階段,也就是刻苦學習階段。
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交易理念的書籍就是給他們準備的。他們求知若渴,買各種技術書籍,
學習各種名人的操盤技術,看視頻,聽講座,到處拜師,甚至盲目相信各種電話推薦股票的各種所謂的“老師”,希望有人指引。
然後各種所謂的交易理念告訴他們,一定要懂技術指標,一定要止損,於是各種什麼江恩理論,波浪理論,KDJ,MACD,布林帶,均線系統,
K線形態學一大堆理論不停的灌輸,而且他們還學會了止損,雖然開始還是比較心疼,但是止損個十次八次也慢慢習慣了。
慢慢的他們開始自滿,他們天真的以為交易就是一堆數學指標公式,他們到處炫耀,滔滔不絕,講的頭頭是道,
忽悠忽悠幼稚園水準的交易者和不做交易的菜鳥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一年下來,他們發現自己的帳戶還是沒有盈利,不斷的止損讓自己的帳戶越來越瘦,自己感覺掉進了一個黑洞,
日復一日的做著無用功,即使偶爾能盈利幾筆,也會被接下來好幾筆止損把利潤慢慢抹掉。
這個層面的交易者是大多數人,占到8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成了“老手”,但不是“高手”,
老手的特點是講交易指標和理念能滔滔不絕幾個小時,但是交易卻沒賺到錢。那些大部分所謂帶你的“老師”,或者“分析師”都在這個層面。
而且這個小學階段很多人甚至十多年都不能畢業,我認識一個“老手”,自稱做期貨18年了,他的微信公眾號裡面全都是自己寫的文章,很有水準,
講的頭頭是道,雞湯也很暖心,但是我和他聊天,他竟然18年虧損600萬,至今還沒實現穩定盈利,
他自我安慰說“交易員是大器晚成的行業”,他還沒有放棄。我無語。。。。。。
當這個層面的交易者經過了好幾年渾渾噩噩的交易,開始對自己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產生了懷疑。
1,交易指標會矛盾,MACD金叉,但KDJ死叉,均線又金叉,如何交易,到底哪個對?
未來的行情無非就三種情況:要麼漲,要麼跌,要麼震盪,隨便判斷一種都有33%的勝率,但是每疊加一種技術指標,
排列組合就多一倍的判斷情況,MACD判斷2種,加上KDJ就是4中,加上均線就是8種 。。。。。。
2,交易指標會鈍化,在連續幾個月的震盪走勢裡,根絕KDJ的金叉和死叉高拋低吸,做的不亦樂乎,
然後行情從震盪走勢進入上升趨勢走勢,KDJ高位死叉,結果你還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做空,結果行情連續漲了1個月,KDJ在高位反復死叉,
鈍化了1個月,你的虧損遠大於做震盪趨勢賺的那點微薄盈利,最後“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3,交易指標會滯後,對於比較小的波段漲幅或者跌幅來看,交易指標往往會出現滯後,也就是上漲行情走完了,KDJ才出現金叉,
等你進場做多以後,行情開始回落,你被掛在山頂,高處不勝寒,然後站崗等著行情漲回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
有人說把技術指標當成反向指標不就可以了嗎?呵呵,對不起,行情萬一不是小幅上漲波段,是大幅的上漲趨勢行情的時候,你卻與行情反著做空,
你會死的更快,快速上漲的行情會很快把你拉爆倉,你會捶胸頓足的說:“我等了這麼久,這麼大的一波牛市,我卻做空爆倉!”
你恨不得把電腦砸了,久久不能原諒自己。
這種情況很可能會伴隨你好多年,甚至終身都走不出來,因為大部分人都被困這個層面迷失了自己。
這類人也是金融市場的永動機,源源不斷的給這個市場貢獻著新鮮的血液。金字塔尖的盈利者賺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他們。
突然有一天,你意識到,技術指標和固定的交易法則只會讓你的判斷陷入混亂,甚至你懷疑編寫技術指標的人也只是看圖說故事,
從幾十年的市場行情資料中挑出吻合自己理論的情況然後截圖編寫成了一本書,固定交易法則的發明者也是發現法則失效後寫了一本書,
然後鼓吹自己的理論,騙騙消費者,賺取豐厚的版權費,最後離開市場,這在華爾街屢見不鮮。
你於是去 google 了下,你發現:
均線系統買入法 (葛蘭碧八大法則) 發明者葛蘭碧,最終破產離開市場;
波浪理論發明者艾略特,只是個會計,一輩子沒有做過股票,他的繼任著,小羅伯特.普萊切特,
在1987年美股大跌之後天天到處演講說美股將進入長期熊市,並且自己長期做空,
結果美股很快創出新高又漲了13年,他虧了一大筆錢以後從此銷聲匿跡;
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搞出了一大堆複雜的理論 (反正我是沒完全看懂),有角度線,有四邊形,有六角形,有占星術
。。。。。。結果江恩晚年破產,窮困潦倒;
被無數國人奉為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傑西. 利佛摩爾,晚年破產自殺;
著名的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鄧尼斯,在1987年股市崩盤後虧損60%以後一蹶不振離開市場。
注:(甚至有專門的短線基金公司,利用“反海龜交易法則”來獵殺這些“海龜”,他們叫做喝“海龜湯(Turtle Soup)”法則。
琳達•華斯基和拉利•康諾在他們的書《華爾街精靈——屢試不爽的短期交易策略》明確了這種海龜湯策略的有效性,
當大量的散戶(海龜)固守自己的海龜交易法則的時候,更大的金融大鱷很容易知道他們的計畫,
故意利用少量資金造成假突破拉高,吸引海龜入場,然後反向操作,迫使海龜止損而自己獲利,這種方法屢試不爽。
這就是市場,當一種方法被證明有效,大量散戶聚集的時候,一定會招來“大鱷”的獵殺。就跟海洋中聚集的魚群容易遭到海豚圍獵一樣的道理。”)
學習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你指望學懂一門理論就能在這個市場穩定盈利,並且執迷不悟的人,我建議早點離開這個市場。
我本人在這個層面也是停留時間最久的,直到有一天的頓悟:
我發現了沒有人能通過技術指標準確預測市場,技術指標也是猜的,既然是猜的,為什麼我不自己去猜而一定要迷信技術指標呢?
通過思考,我發現了做交易最重要的原則—-概率。
頓悟後,我馬上扔掉了廖英強的《我的成功之路》,《股市聊聊吧》和江恩的各種理論等一共20 多本書,
是扔掉,不是賣掉,因為我連賣都懶得賣,我想讓這些書馬上消失,這些糟粕困擾了我很多年。
如果你能明白概率,那麼小學階段畢業了,你進入到最後的不到 10% 的人群裡面,
也就是進入了中學生時代階段—-概率的世界。
相關系列文章:
1.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無知者無畏 (1)
2.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求知若渴 (2)
3.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概率 (3)
4.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紀律 (4)
5.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信念 (5)
6.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交易系統 (6)
7. 成為操盤手的五個階段 – 交易書單 (7)